任何人的一生决不可能事事如意一帆风顺,困难与挫折在所难免,不近人意的事也时有发生,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情绪、乃至影响健康。
美国哈佛大学精神病专家维特博士对200多人追踪调查近40年,发现精神焦虑能在短期内使血压上升,胆固醇升高;精神舒畅,乐观开朗,可以使人身健康,推迟衰老,他在一次报告中指出,在21-46岁年段,精神最舒畅的59人中,只有2人得了慢性病而48名精神压力最大的人中,却有18人得了重病或相继而亡。由此可见,人的一生中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,对于振奋精神和增进健康都至关重要。
心理学家认为,人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有机体,人的身心状态在一段时间里或一天之内都处于变化之中,它要不断地与外界环境保持统一。包括两个方面:一个是精神方面,一个是生理方面。这两个方面都有一个最佳状态,即心理最佳期和生理最佳期。
所谓心理最佳,就是心理状态处于稳态,肯定的情绪,情感占主导地位。这时人的精神振奋,心情愉快,学习、工作效率会成倍提高,搞艺术创作也易产生灵感。所谓生理最佳期,指的是各项生命指标都处于正常状态,它包括心跳、呼吸、血压、血糖等。这些指标的正常有赖于必要的营养、适度的工作、足够的睡眠和机体免受疾病侵袭能力的加强,当然也包括良好的心态,如果情绪波动没有明显的外界刺激,可能是由生理状态的变化造成的。身体强健,容易产生肯定的情绪、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基础。
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又是相互关联、相互影响。我们决不能用机械的态度看待它们,因为两者相加其和会大大超出人们的想象。为什么乐观常寿与健康长寿为伴,忧郁总同生病短命相随,可能道理就在其中。所以哈佛大学维兰博士的调查结论是:人的精神遭受痛苦,就意味着身体健康会受到至少长达5年的损害;长大以后适应能力差的年轻人,得重病或中年天折的机会比有适应能力的人大得多;能妥善处理日常紧张事务的人,活到50岁时,身体仍然很健康,而那些身处紧张状态的人或觉精神压力很大的人,其衰老速度比前者快得多。维兰特还指出,那些被认为精神适应能力最差的人,往往患有心脏病、癌症、肺气肿、背部不适、高血压,甚至自杀;而精神舒畅的人中,则较少有人患病。
正因为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情绪对健康影响之严重,所以学会和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与手段,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,端正自己生活态度,建立完善的人格,对于促进最佳期的到来具有重大的意义。从另一个角度讲,心态的失衡绝非是一件坏事,处理得好可能会成为一种动力。因为它伴随着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实行变革的迫切愿望,通过奋斗,可以在新的基础上建立起稳态和平衡点,从而使自己前进一大步。司马迁受辱著《史记》,屈原放逐赋《离骚》,就说明了这个道理。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